我們公司主要是做維修、科研、工程、配套所需進口器材,全球小批量采購,在美國原廠在產品報價的時候,會用英制單位,比如涂料用品脫、夸脫計量,鋼絲繩、軟管以英尺計量,重量按磅、盎司計量……如果客戶買軟管、鋼絲繩需要我們按米制單位來報價,我們需要先按美國報的英尺單位折算成米制單位,換算起來是有些復雜,一遇到英制單位轉換公制單位的報價我們就會十分細心和謹慎。
美國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,使用英制單位很好理解,在美國獨立建國后,官員曾提出改革度量衡的想法。美國當時的總統杰斐遜對推行公制度量衡充滿了熱情,從1780年到1808年,杰斐遜向國會提出了四次美版公制計劃,但國會一直拖著。
國會也有自己的難處,因為他們剛剛根據英制單位建立了美國的土地劃分系統。這個工程非常龐大,劃分的基本單位是鎮,每個鎮6平方英里,里面分36個區,每個區是1平方英里。他們還給各地方的分界線都做好了標記,如果按杰斐遜的想法,強制改成公制,之前劃分的整數的平方英里就會變成零碎的平方公里,別扭。當時很多人覺得,改成公制是自找麻煩沒有必要。
這個修改機會,這個窗口期,一旦錯過,就麻煩了。之后的100年中,全世界都在經歷現代化、工業化和全球化。公制度量衡的優勢越來越明顯,但與此同時,英制度量衡在美國社會的扎根越來越深。
英制度量衡帶來的麻煩,是科學家、工程師的,而不是普通老板姓的。公制度量衡雖說從長遠的角度是好的,但帶來的麻煩,是歸所有老板姓的,全民性的,深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的。在美國那樣的制度下,哪個政治家會做這種沒有明顯的、當下的收益,但是會引起全面社會反彈、幾乎所有老百姓都不適應的改革呢?
二、保守的態度,是被存量的利益綁架了。
此前小編覺得,從英制到公制,不過是換算一下,改下單位就好,但聽了羅胖的節目,才知道遠遠沒有那么簡單。
我們來算算帳。如果想要整個美國都拋棄英制用公制,首先之前那些砝碼、容器、量具、尺子都得扔了,重新換各種公制單位的測量工具。這還是小錢,而要想把英制螺絲換成公制螺絲,那生產英制螺絲的模具都得扔了。那之前用舊螺絲的機器設備怎么辦呢?他們要維修,新的螺絲就裝不上去,難道所有的機器都更新換代?美國經濟規模這么龐大,這筆錢可是非常巨大。
另外,工程師工人還得重新培訓,又是一筆費用。還有,光是把全美的路牌換成雙軌制,即標注公里也標注英里,這又是一筆大錢。
美國要推倒英制度量衡下建立的工業和現代化社會,重新建立公制基礎的世界,實在是太難了,因為存量的利益實在太大了。
度量衡,在簡單社會和未完成工業化的時候,改變還是容易的,但在大規模工業化后,度量衡已經深入滲透到工業和生活的各個角落,改變就是傷筋動骨的事情。
不過,您不用擔心換算的事情,如果您遇到美國的工業品報價要英制轉公制,找我們格雷創吧,我們幫您換算好哦。針對維修保養、科學研發、工程項目和設備配套所需進口器材,全球小批量進口器材采購,認準格雷創。